廚房裡常常有一些專用術語,除了基本炒、炸、烤以外~
還有煮到Al dente、走水、蝴蝶刀、失溫等等的烹飪術語,以下將簡單介紹10個常見的名詞:
1.甚麼是煮到彈牙(Al dente)?
Al dente是在義大利語原本的意思是"到牙齒上",用來表示麵條熟度接近半生不熟(八分熟)。
此時的麵條已經煮熟且有嚼勁,是許多人心中的完美麵條。
圖片來源:Flickr
2.甚麼是出水(sweating)?
在廚房裡,如果有師父叫你把東西炒出水,是讓你放一點油,小火炒至食材釋放出自身水分。
如此一來,食材就不會焦化,而是變軟、變透明且釋放甜味。
圖片來源:Flickr
3.甚麼是收汁(reducing)?
將液體燒開至冒泡,將內含的水分煮揮發,使醬汁或高湯味道變濃郁且濃稠,有點類似燉煮的感覺。
圖片來源:Flickr
4.甚麼是焦糖化(caramelising)?
焦糖化指的是,醣類在沒有胺基(蛋白)和其他物質的情況下。
在溫度達到180℃時,逐步失去水分並分解,不需要加水就可以融化成液體。
並呈現出琥珀色,繼續加熱顏色呈現出深褐色。
而炒洋蔥的過程其實是兩者共同發生的,先是出現了美拉德反應(溫度達150℃時),讓洋蔥裡的某些澱粉分解成糖。
接著溫度上升,這些分解出來的糖才會開始脫水,出現所謂的將洋蔥焦糖化。
圖片來源:Flickr
5.甚麼是真空低溫烹調(sous-vide)?
舒肥法,也叫低溫慢煮法,是將食物真空包裝後,將食物連同真空包裝一起放進熱水中,長時間低溫加熱(通常在50℃-80℃之間),舒肥出來的肉質軟嫩且富含肉汁。
圖片來源:Flickr
6.甚麼是水浴法(water bath)?
是一種烤蛋糕時常用的烹飪方法,簡單說就是隔水烤。
也就是在烤蛋糕時,把蛋糕模具放在注入水的烤盤中,再放入烤箱烘烤。
主要目的是防止烤箱內溫度過高,空氣過乾而使得蛋糕開裂,變乾,以此方法烤出的蛋糕會濕潤且鬆軟。
圖片來源:Flickr
7.甚麼是水波煮(poaching)?
水波煮是一種溫和的在滾水煮食物的方法(不僅僅是水,也可以是高湯,酒或者水醋混合液體),這樣食物能保有柔軟多汁的口感。
其中的重點是,液體不是真正沸騰,而是微微冒泡,溫度大約在65-75°C之間。
圖片來源:Flickr
8.甚麼是盲烤(blind baking)?
說到了盲烤,實際意思是烤一個沒有餡料的派皮,因為你通常不想要這些酥皮被餡料浸濕。
或者說,餡料有時候不需要烘焙,例如:蔬菜塔和蘋果派就用到了這個烹飪技巧。
9.甚麼是焯水(blanching)?
焯水類似於冰鎮,指的是短暫地川燙蔬菜完後撈出浸入冰水中,終止食物升溫和繼續變熟的過程。
這是一種能夠保留蔬菜中大部分維生素,礦物質和讓蔬菜顏色保持鮮豔的方法,而且有些蔬菜在經過如此處理後會更容易被消化。
10.甚麼是淋油、澆汁(basting)?
指給某種食物淋油或澆汁,如用勺子或者刷子給食物刷上鍋裡油脂(醬汁),融化的油脂或其他調味醬。
這種烹飪法讓肉類保持鮮美多汁,避免肉在高溫中變乾變糊,還增加了風味。
圖片來源:Flickr
這些廚房術語都了解了嗎,還有想知道甚麼都可以留言讓我知道^^
我是LAce,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,歡迎留言、分享,有任何問題皆可提出,感謝交流。
留言列表